论坛元老
  
- 积分
- 3933
- 威望
- 2670 点
- 资产
- 5370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10-5-25
|
关于此次“多国军事干涉利比亚”的原因,可谓是众说纷纭,但有一类“西方国家急于博取石油利益”的声音,获得了广泛的传播。当然,这样的声音出现的频率不低,人们并不陌生。- J8 O$ R; r2 ]/ S' } g7 d1 @/ r$ h
具体的观点是这样表述的——“为何美欧多国如此急于对利比亚动兵?利比亚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,而美欧极不满意目前利比亚石油的分配。如果想趁乱下手、重新洗牌而博取最大的利益,那么眼下真是大好的机会。”
. u1 u$ L9 Y0 _4 h5 w- `' C/ g" J: a- n3 j1 T5 A4 {6 z3 f& `5 |
用战争(军事干涉)的方式博取石油利益,乍一看似乎在理。然而细究起来,却不太现实。
( C/ V% S3 H9 `; L" O, D
1 N6 B8 C1 O9 W; X( ~& P( u- I 这样的“交易”不划算
& j) t, h6 { O/ e4 ?2 T. q: B' O( O' f1 B
“用战争换石油”的声音并不陌生,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就已经甚嚣尘上,那么伊战的实际情况如何呢?5 f3 z- I, E+ y E2 }
8 ~& Z# ^( z" s9 k 美军发动战争的成本:高昂且持久# ~/ G& k! }- L0 k
' d+ [5 @2 t% J
关于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付出的成本,迄今为止已经有太多种版本。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,取值范围从70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不等。+ O; S# Z# N* Z1 B: F# k( }
9 J8 L+ K. w i0 H
除了一眼可见的显性成本外,美军发动战争还有一系列隐性成本,如伤兵救治、对经济的消极影响,以及“政治账”等。如果把这些都算进内,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:美国在伊战中付出的成本或超3万亿美元$ [1 ^9 B! [3 N% O# p: w
~. y9 d1 H i5 F9 O 即便把伊拉克的石油都用来支付军费 也不是个好选择
' ^8 P: h. @9 o9 `, q8 ]6 ?8 ?* l
- |! l1 P& @* X 取美军战争成本为8000亿美元(7000亿和9000亿的中间值)。
$ ~! r4 F2 O5 D' d8 i
+ Z+ u4 d2 e) k3 ~$ ~ 2003年全年的油价平均大概在28美元/桶,而伊拉克产油能力约为200万桶/日。每年的卖油收入为2044000万美元。用这样的收入来补齐美军战争成本,需要39年。
0 i, X& C8 K7 Q" d2 [8 r. r9 S5 D+ z8 V ~7 a* F
2011年的油价飙升,3月18日的布伦特油价为113美元/桶,而伊拉克产油能力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:270万桶/日。这样算下来,每年的卖油收入为11136150万美元,补齐美军战争成本需要7年。
; t; ~% z5 f5 T$ R
* t9 b3 ?- X; w. n+ w 这样的计算十分粗略,没有计算产油的成本、战后的恢复重建、美军的隐性成本、国际油价的变动、国际石油公司对生产力的促进等。而且默认美国完全控制了伊拉克的油田,这些油都能以最合适的价格卖出去。如果仅凭如此粗略的计算,或许今年进攻伊拉克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但在2003年,这样的举动有点蠢。
; r9 n7 _+ X% U
8 v/ V* J& q5 [) p9 ]8 u 如今用军事干涉换取利比亚石油 同样不是好选择. z, F% T E3 E+ h
3 ~0 a3 A2 |8 ^, k1 r" T& R+ Q4 U$ z4 P8 D O
2009年时,利比亚的产油能力为165万桶/日。还不如2003年的伊拉克,而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,在同样“深度介入”的前提下,战争成本会低于伊战(全面战争和有限军事干涉的成本不同,且单纯战争胜利和“有效控管国家”付出的成本又大不相同)。8 }1 o) \! n9 ?/ Z2 _7 {
7 m. f' f1 p4 ~3 A
何况利比亚的石油储量只有伊拉克的1/3,而且伊拉克的油田质量好,开采成本低,在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下,如今这样的“交易”更不划算了。7 e" C- ^- Y1 R, c1 T) Y
8 I4 E* a( F# J/ _1 ]
还有不少人在质疑:为何法国在这次的军事行动中担当了急先锋?是不是他们在利比亚有什么特殊利益?或者利比亚是法国的石油命脉?' V9 P4 N- |( o4 i }
$ L* q2 f V* y; J }
作为购买利比亚石油的国家之一,法国只排在了进口总量的第三位,而且,利比亚2009年时出产法国的石油总量,只占法国2005年的石油进口量的14分之1。至于对美国的出口量,就更不值一提了。% S1 Q0 C2 c/ r4 q& {" N
; \4 S/ _" K+ {' n0 ]. y 这样的“交易”没道理
- M1 {, b& b3 s0 ]7 L+ @3 P/ E4 ~+ h; l! P/ p6 q
问:可以控制战败国的石油所有权吗?( F) m& E' y7 h" G* {, u4 O
: V# o7 p) h, [- v# Q
答:不可以
2 `' A- S9 n& ^' }- H7 r4 p" v0 v" [* w& Z7 n5 M- C
虽然在伊战进程中,美军“派坦克保卫石油部”的举动让全世界都笑了,但战争结束后,美国也并未将油田划拨到自己的名下。2 D+ `( T% n1 ~
$ n6 w% W/ d, t- T3 D
而且美国也没有用索要战争赔款这种间接获取石油的方式,反而是巴格达政府还在向美国索要战争赔款。
+ C9 v" I1 W7 J; Y
- k1 p) y% P' U; D 当然,这只是回答了美国“没有”这样做,那么它可不可以这样做呢?答案是不可以。如果它霸占了伊拉克的石油,那就是真的强盗了,不但道义全无,而且利益恐怕也保不住(伊拉克人的反抗会持续吞噬驻伊美国人的生命,这一点是美国最耗不起的“利益”)7 ^+ J8 E+ [' c4 l1 i! T- g( D
! q- s8 c. ]& s6 [' u: x; L
问:可以控制战败国的开发权吗?
8 W) F# _2 h* c2 I& m; U; `0 t5 m( ^. l; f9 J1 f
答:通过战争打开市场的成本太高了 还不如扶持政治强人3 |' m ^) S' d7 c. t9 `6 O
! f0 b* j8 b7 ]: Z* g
许多伊战批评者都认为英美政府打伊拉克,其实是在为Exxon、Shell、BP这样的美英石油公司开路。军国主义开道,资本家挣钱,这似乎也合乎“阶级分析”的逻辑。但是,这个说法的可疑之处在于,就算布什政府把Exxon当大爷伺候,都21世纪了,给资本家开道还非要通过打仗?通过打仗来打开市场,成本太高了。美国这么上千亿地往伊战砸美元,真要是为了取悦几个石油大佬,不如把这钱直接通过补贴的形式分给他们,可能投入产出更划算。( [, G6 R% ~+ s1 x7 f! z
( P# g- Z2 W) M! r, ^' [" g
而且,以美国的霸权地位,通过联合国搞一个决议,说取消制裁的条件就是打开市场不就行了?为什么非打仗?被石油制裁折腾得焦头烂额的萨达姆没准求之不得呢,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眼光来看,不就是个“引进外资”吗,越多越好啊。
) k+ u7 c1 K* R7 \5 P# K8 g# M& X
伊战后美国曾经想在伊拉克推行新《石油法》,结果却被伊拉克议会驳了回去,如果萨达姆还在,直接和他打通关系不就完了,哪用费这些事?石油法还不是怎么推怎么有?
+ {. }" z$ Y3 @' ?2 @4 e! q1 y" g. k7 Z% C
问:控制战败国的出口量和出口方向?* U, i0 M D/ l! Z7 h
: n; M9 A+ H6 I" g |1 S! W* r 答:既不符合经济规律 也不符合事实情况- g4 k1 I: P! v6 _" u& N
0 J" n P6 t! _% p" z1 y S 有人说,那可以强迫伊拉克多往美国出口石油,少往美国的对手出口。这个说法同样可疑。和平年代石油卖给谁不卖给谁几乎全靠各个国家的购买力决定,很难想象伊拉克出台一个政策说“我只卖油给那谁谁谁,就不卖给那谁谁谁”。
: H4 F$ B$ F% [' `# L1 W" ^+ U
; @6 N8 j7 V6 n& U 更重要的是,无论伊拉克还是利比亚,他们的产油量均没有让石油进口国有依赖性,或者说基本没有哪个国家缺了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就玩不转了。比如爱管闲事的沙特人就说了——因利比亚国内局势紧张而导致的国际市场原油供应不足,已被沙特石油公司填补。
, T3 j* X4 s- p7 E+ e* a* f- A
) m* s, R# r3 K' \( T 如果按这个说法,美国最应该打的国家是加拿大,因为美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最多。0 g9 }: c( k, J) t# t! m$ d$ Z/ V
+ i8 u+ G; }; m' n
问:控制战败国的石油产量,从而左右石油价格?+ q/ r( d$ u, b. R
, Z7 Z; K B( j/ e1 U% p6 w 答:西方国家没法控制石油公司的产量
( `9 l f5 o0 K0 {5 \2 G ]% z+ F1 ?9 u4 A0 |2 g' Y' D" }
美国怎么“控制”伊拉克石油的产量呢?打电话给Exxon或者Shell让它们减产?人家可不是对政府言听计从的国企。拿枪逼着伊拉克石油部下达指示?伊拉克好歹有政府和议会。
% l* o& t2 x K7 `4 o! c- T
O( r3 Z9 o5 r2 |1 s( u) b 这样的“交易”不符合事实! j8 k$ r" d# p4 r# X7 Q- B' c( o
% e- L6 g- l3 M7 u L1 Y& D B
谁是伊拉克石油市场的大赢家
4 y \' w6 @: Q+ e
6 S2 A& E, Y& }( \8 I- \4 y 很多人都认为,伊战结束后,美国人肯定在伊拉克石油市场上赚得乐不可支。
6 H: }2 a3 Y7 N" X* Q2 m$ V- }( [, d8 j' b( X3 Z
其实,中国人才是伊拉克石油市场的大赢家,在2009年伊拉克二次油田招标之后,中石油集团已经被称为“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的外国能源公司”。; ~- ~5 Y, `" f: k# `- _2 A0 F3 c
$ t( f. D8 Q" r7 V0 _
促使中石油如此风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:* p3 A" S7 K: ~6 k
( _' U1 N+ C& o+ d7 Y6 J7 Y, J
1.在招标时,中石油拿不出其它西方石油公司的生产效率(日产原油数),但中石油可以收取最少的报酬(确保给伊拉克政府留更多的分成)。
3 G, n7 A, Y c& r! K3 B# G y' R
) h5 a: ?7 b& x; t( s5 [% z- @, ~ 2.在招标时,很多大财团和公司看到伊拉克的险恶局势不敢进入,这些上市公司对于财报和名声十分看重。而像中石油等有国家背景的公司则纷纷一拥而上,将市场迅速瓜分。; j! }! C, S. ~! |. ?6 ~& q- Y
6 _% c) J! j/ I* j9 L i7 x$ U 3.中石油的经验了帮了他们大忙,比如BP公司的高管就曾说到——“中石油善于在中亚、苏丹等偏远、恶劣的环境中作业”。* i; T; F3 ^. q) S& Z3 v* i
! X: f7 F! l- ?( c& T+ w4 S: @ 是的,伊战后的首个石油合作项目,是被中国人,而不是美国人拿下的。7 W+ C8 P& B8 K7 Q. O# l2 b3 o* b8 R
8 V( R; L; e! y+ u$ J
除了大多数美国公司被伊拉克人的苛刻报价吓跑外,美国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数量也在2005年和2006年时接连低于2004年水平,如果真是为了“用战争换石油”,那这场交易可谓已经彻底失败了。你可以说这是美国没有算计好,不过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,西方总不能在利比亚身上重蹈覆辙了吧?; U. x) X6 o& \( a9 T
, e0 `) Y. ]0 |* [) o# c$ K7 y' N
如果按照有些人所说的,发动伊战是靠“石油公司绑架政客欺骗美国人民”,“布什家族背后站着石油巨头”,那么这个“石油巨头”,看来是中石油才对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