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会员
四门博士(正七品上)
 
- 积分
- 875
- 威望
- 178 点
- 资产
- 1705199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06-2-27
|
现在正是初夏时节,我们还没有遭遇真正的高温考验。高温来临前,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提前做好准备?你不妨可以适当地进行耐热锻炼,这样便能安然度夏。4 s4 [$ U* |2 V, B5 I( Z
' |# m6 h, t* S% @. C: E 耐热锻炼的原理[/COLOR]; F( G; c" B* `4 e& ?/ {" Q
$ ]0 d5 R( }( A2 q' r8 e4 l 面对热浪,人们对热的耐受力却是不同的。实验证明,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,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,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。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,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就会增加,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。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,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。专家建议,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,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,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。
% U& `8 m8 r1 g) e( ? - Y' |+ o/ i3 v. o. x
耐热锻炼初夏最佳[/COLOR]
4 ~3 i1 [2 d; T* ?* B) ?. l, R2 e
% {' X' c: b& A1 v1 l" S; ^! @+ | 初夏时,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“逐渐升高”的特点,因此也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。长期处在空调环境,人体对热的耐受力会降低。所以对办公族们来说,更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耐热锻炼,做好抵抗酷夏的准备。. E/ n' S# Q0 s3 @" ?
! B0 n2 h! i: }" D& m+ b) Z2 ]
温度变化对健身锻炼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。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,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,机体的代谢强度和散热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,以保持体温的恒定。通过锻炼,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主动适应越来越大的气温变化。锻炼时,运动量要由小到大,逐渐达到预定要求,且运动时间不要过长。当出现体温上升、头昏、头痛等身体不适时,要立即停止运动,并到凉爽处进行休息。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, z j$ ` ^1 K! B
; K0 c1 d' b7 @" ~ t. s
耐热锻炼不拘一格[/COLOR]
, \' s* L/ b: ? 4 O/ o0 F ?9 B; |% x" o8 T# K
进行耐热锻炼,首先要把握好时间。一天里,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至7时和傍晚6至7时。早上正是温度逐渐升高的时段,傍晚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。
9 s( a$ D4 t! o) r4 @# x
" |! |: N! [8 Y; r" z4 P) R 室外活动。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,进行散步、跑步、体操、拳术等锻炼项目。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,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。当气温高于30摄氏度,湿度高于75%时,要减少运动量,以防中暑。
! T; Y5 G8 x+ s7 N& X
U- y3 r/ M6 x( C& d7 i6 h 洗热水澡。热水会使毛细血管扩张,有利于人体的散热。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,每次10至15分钟即可。可以用柔软的毛巾轻擦胸背部,这样能刺激、活化处于“休眠”状态的人体免疫细胞,提高抗病能力。4 s) u4 z! \+ {# N" a
' s Q& l9 T$ v& f# u* i 常饮热茶。饮热茶不仅能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,促进散热,还能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。有资料表明,饮一杯热茶可以在9分钟后使体温下降1至2摄氏度,建议每天喝2至3杯、温度在40至50摄氏度的热茶(最好是绿茶)。
3 [8 O8 m5 S4 H, w1 S2 ` # Z& x5 N- S% ^( F7 o
这样,经过初夏这段时间的耐热锻炼,到盛夏来临时,即使室内气温在28至31摄氏度,室外气温在36至39摄氏度以上,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。
4 K' r9 b3 Y. W% {6 V# G6 b
- U) @% E& o) ]- K' W3 | 锻炼出汗适可而止[/COLOR]$ j7 C+ y+ q' E3 b6 k S+ `; F
+ n7 [/ \( Y/ G5 [- o1 q
从医学角度看,出汗是调节体温、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。耐热锻炼就要达到出汗的效果,但并不是说出汗越多效果就越好。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,而汗腺的数量,不仅有性别差异,还有个体差异。锻炼前,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的了解,适度运动。出汗过多对健康是不利的,会造成人体血液流量减少,循环变慢,使人体的散热量减少,从而导致体温升高。尤其是体质较差的人,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,一定要量力而行。% j- z' r4 W; J9 W
6 N- W1 w6 }2 E% U7 c0 Y) S
夏季养生“清”为贵[/COLOR]
, c; d# A& q( c0 N, @# t ; G2 I# E& g; c, W# w
夏天的特点是“热”,故以“凉”克之,养生则以“清”为贵。夏季不宜远途跋涉,应就近寻幽。早晨,曙光初照,空气清新,可到草木繁茂的公园散步锻炼,吐故纳新。傍晚,若漫步于江边湖畔,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旷神怡,涤尽心头的烦闷,暑热顿消。 |
|